办公地址: | 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 创业园创业大厦402室 |
生产地址: | 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 创业园昂业楼406室 |
电 话: | (+86)0592-5666836 (+86)0592-5666736 |
传 真: | (+86)0592-5666739 |
邮 编: | 361006 |
联系方式CONTACT WAY

行业新闻
我国和国外汽车电磁兼容(EMC)的发展现状对比
加入时间:2015-01-22

国内针对汽车进行电磁兼容研究是开始于1994年,当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引进无线电干扰测量技术,对全国各种车型展开普查,结果显示,在电磁兼容方面,大部分车辆均不合格(不合格率超过76%),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引进各种电磁干扰系统,加强对汽车电磁兼容的控制,与此同时,国内也开始大力发展建设电磁兼容实验室。2001年,中汽中心建设的电磁兼容测试实验室获得了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同时也通过了美国SIS的测试,这代表着我国的电磁兼容技术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由于我国的汽车技术水平相对国外还落后很多,所以在汽车电磁兼容方面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水平还是相对不足的,各种法规标准也不够健全严格,所以还需政府、研究实验室和生产企业共同努力,搭建健全、严格的行业标准。
相对国内来讲,国外的汽车工业水平相对较高,对汽车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也要比我国早很多,目前,欧美日一些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电磁兼容体系,并且体系相对成熟,在规范、标准、测试测量、认证等各方面都较为健全和严格。
未来,汽车电子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汽车电磁兼容(EMC)在汽车研究制造领域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不断的加强对汽车电磁兼容的研究和控制。
上一篇: 示波器发展历程
下一篇: 中国仪器仪表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